【安全测试】性能测试进阶(Part1-基本概念)

本系列文章对性能测试中容易混淆的概念,方法进行总结。作为性能测试进阶版本,本文假设使用者已经会使用各种仪表,不会对基本配置进行描述。

相关阅读:

【安全测试】性能测试进阶(Part2-新建测试的方法)

【安全测试】性能测试进阶(Part3-并发测试的方法)

基本概念

HTTP Test Scenario

对下框中HTTP协议的,keep alive等的说明:
建议直接查看思博伦Avalanche的帮助,已经总结得非常完备。不建议查看网上的文档,因为大多数网上的文档并没有彻底搞清楚这几个值的设置,对测试的影响关系,容易越看越晕,不如直接看帮助,一次弄懂。

Conections和simusers的区别和联系

这两个都是测试并发的。Conections和simusers的关系,可以理解为,一个完整的action列表,就是一个simuser。这个actions里面有多少个连接,就对应多少个connections。例如:

Latency和think time的差别

假设配置的latency或者think time的时间为60sLatency =60s是服务器会等待60s的时间,再发送200 ok报文Think time=60s 是服务器发送了200 ok后,客户端等待60s再拆掉这个连接

Piggback Get Request是什么意思

设置为piggback get request时,tcp三次握手的第三个报文(即ack报文),可以同时进行数据的传输。

User based 和global profile是什么意思

User based 方式,可以给不同的association配置不同的profile,如下图所示:
而global profile只能使用使用一个profile:
在使用场景上,User based 方式多用于现网模型,可以给不同的流量配置不同的load形状和不同的负载量。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使用User based 方式,测试只能选择simusers或者是simusers/sec,不能选择connection或者connection/sec等而使用global profile可以使用simusers、 simusers/sec, connection和connection/sec等。

Avalanche上如何抓包

配置方式如下图所示:

Avalanche client端如何判定是否为successful

Client端判定方式就是收到200 ok

如何确认测试结果

  • 问题1:Monitor里面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意思,能否直接通过monitor的结果来确定当前的新建还是并发?
答:不可以。Client端的Attempted是累积的tcp的连接值。Server端的Open,per second是实时的。如下图所示:
由于avalanche在建立连接的时候,可以边拆边建,所以attempted的值,并不等同于当前系统正建立的并发。而是系统在测试时间一共建立的多少连接。以上图的例子为例,attempted 802,444个连接,是指client端已经累计发起了802,444个连接。而当前服务器正在建立的连接是516,806(open)个,其中有284,440是已经关闭掉了的连接(closed with rest),当前的新建值为5163(per second)。
  • 问题2:应该如何确认测试结果?
测试结果要同时满足下面两条:
  1. Run-time stats里面,查看对应的TCP新建或者并发(下图中蓝色的线和黄色的线),是否达到期望的结果。如果是http业务,可以同时查看http transitions和response time。
  1. 还需要保证monitor里面的的unsuccessful结果为0。
  • 问题3:Server的closed with error是否是判定结果成功的标准?
Avalanche是4-7层,基于应用的测试。从应用(也就是业务)的角度,可以认为client端成功,client端需要的数据就获取到了,业务传输的目的就达到了。而server端的closed with error是服务器这边的连接出现问题。可以理解为传输层面的问题。所以closed with error可以不作为判定最终结果是否成功的标准,但是是重要的参考项。一般来说,如果在并发中,用think time的方式测试,存在closed with error,用latency的方式,一般客户端就会出现大量失败。

Avalanche上如何根据报告来分析问题

也可以通过avalanche上的result报告来分析当前的问题。对复杂流量来说,通过result报告来分析会特别有帮助。

Spread the word. Share this post!

Meet The Author

Leave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