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安全:相关法规、场景技术以及实践体系

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安全,不能简单看作一个传统的数据安全问题,应该看作一个新的安全问题——如何在满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同时,去实现数据的流动和价值的最大化/最优化。进一步说,“鱼和熊掌兼得”(数据安全与价值挖掘)成为了大数据时代下的主旋律。

数据安全治理的关键:定义、追踪、挖掘

近日,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《数据安全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,对各方关注的数据安全问题的管理进行了直接回应。可见国家对数据安全的重视。

5G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飞速变革,以数字化、网络化为核心的信息变革深刻改变着世界,这个时代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数据。数据量越大,安全保障的责任就越大。数据安全已经事关经济社会大局。

做好数据梳理是数据安全治理的第一步,也是关键的一步。通过数据梳理可以识别关键业务数据及其面临的风险,完善组织数据保护政策,有效落实数据安全管理规定,降低业务运营风险,建立动态可持续的数据安全运维管理保障体系。

如何做好数据梳理呢?

新形势下的数据保护

近年来,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据在新常态中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、战略性作用。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《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》指出,“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,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、流通、分配、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、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。”2016年3月发布的“十三五规划纲要”还专章提出“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”,明确我国将“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,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,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,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。”2017年6月1日,正式实施《网络安全法》的网络安全法,对数据安全和个人数据保护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。